收藏
二維碼

車訊網 值得信賴的汽車媒體!

當前位置:車訊網 > 試駕 > 正文

龍陵到畹町 星爺與新海馬S7行走滇緬路之八

2015年09月21日 00:00 來源:車訊網 作者:夏星
分享到:

  【車訊網 報道】大概是受《滇西1944》的感染,對龍陵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,雖然來過幾次,但每次都把那幾處戰爭遺跡挨個看一遍。接著,從龍陵出發,途經芒市,前往畹町。滇緬公路的國內段即將結束。眼看勝利在望,沒想到的是,在龍陵與芒市之間,遇到一段極為艱難的路程,20多公里,走了5個多小時。

  龍陵:遍訪戰爭遺跡。

  龍陵是個很小的縣城。1941年曾教授到這里時,主要記錄了如下內容,1,沒有城墻;2,主街1600米長,鋪有石板;3,主街兩側的巷子都很短;4,街上有飯店和咖啡館;5,因為靠近緬甸,物價比保山高一倍,但比芒市和畹町低一些,吃一盤蛋炒飯要2毛5;6,此地是漢人與傣族人的分界線,再往前走就是傣族人的世界了。當然,曾教授的日記里,并沒有稱其為傣族人,而是夷人,或擺夷。

龍陵市區里的龍山路。

龍陵壩子不大,山東面的山距離市區最近。

  如今的龍陵縣城,那條主街依舊,叫龍山路。我測量了一下,龍山路從頭到尾全長約3100米??隙ㄊ前盐羧粘峭獾囊恍┑胤?,囊括在現在的市區范圍了。不過,龍山路的中段,也就是歷史上的龍陵縣城那一截,兩旁仍有不少老房子,只不過路面換成了柏油。這一路走來,第一次看見比較原汁原味的縣城。

龍山路中段,保持著昔日的風貌。

  現而今的中國,只要一提到發展,首先就得把舊房子拆了,然后擴大市區面積。似乎不這么弄一下,就不代表現代化。我倒是覺得,歷史是一個國家文化的一部分,沒必要非得拆除歷史上的痕跡,老的東西不見得都是不好的。如果很多小鎮,外表依舊保持著歷史上的自身風格,僅在內部進行現代化改造,滿足人們日益進步的生活需求,也許會更好一些。每次到某個小鎮,我都會產生一些親切感,因為它小,感覺處處都很便利。而在大城市里,給人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,一種喧鬧感,因為大,處處不方便。

  從頭到尾,把龍山路走了一趟,沒見到咖啡館,一家也沒有??磥?941年在此地開設的咖啡館,沒能存活到21世紀。我習慣每天喝1杯黑咖啡,可這次旅行忘記帶咖啡機,很是辛苦。不過,不知道為什么,咖啡在有些人的心目中,是個“高級”的東西。我雖然喜歡喝,但我知道,其實咖啡不如茶。真正最高級的飲品,絕不是埃塞俄比亞人發現的咖啡,而是中國人的茶。好在我在行李箱里,發現了一包不知何年放進去的凍頂烏龍茶,似乎是某個臺灣友人送的,解決了一路上“喝”的問題。

  在曾教授的日記里,每當描述某地物價時,總是用“生活程度”這個詞。生活程度高,意思就是物價貴。對于這個用詞法,頗為不解。而這種用詞方式,到今天還有。比如,你們那經濟水平高,不像我們這兒,是個小地方,經濟水平低。這里說的“經濟水平”,指的就是物價。我一直以為,衡量物價的高與低,只能用當地人的收入水平做參照物。事實上,很多咱們所認為的昂貴物價,用當地人的收入一比,就會發現,不算貴,有些還比咱們便宜。我覺得,經濟水平高的話,應該是收入與物價呈一個比較合適的比例,什么叫合適呢,就是只要你認真工作,掙到的薪水,就能讓你過上舒服的生活。比如每年可以全家海外度假一次,可以輕松地讓2個孩子讀完大學。而不是一輩子的薪水加在一起,也不起一套房。

  今天龍陵的物價與周圍的城市,比如騰沖比起來,還算是便宜的。街頭有不少小吃店,當地人最愛吃的是餌絲或米線,6塊錢一碗。味道不錯。尤為有趣的是,當店家將一把米線放在一個金屬制的小漏斗里,在滾水里幾上幾下,然后放在碗里,淋上鹵汁后,食客往往會端著碗,繼續添加佐料——桌子上放著一大堆佐料,名目繁多,此外還有筍絲、涼拌菜之類的。我素來喜歡清淡,那些佐料一個也不敢放,因為鹵汁的咸度與辣度,已經是我能忍受的上限了。但是,筍絲和涼拌菜的味道確實鮮美,爽口。忍不住幾次添加。到了第二天,恨不能只吃這兩樣,連米線都不要了。店家煮好米線,轉身到后廚去了,直到吃完也不見店家出來,只好高聲喊,這才出來說:6塊錢。

和很多縣市一樣,燒烤占據了主流。

小吃店的品種并不多。

幾乎每家小吃店都有米線與餌絲,家家店鋪里都有豐盛的佐料。

整盆的小菜,任意自取。

我覺得,這小菜比米線本身更好吃。

香噴噴的米線,6塊錢一碗。

  龍陵城內以及周圍,顯然以漢族人為主,郊外甚至有個地方叫“南京地”,不知是不是從江蘇來的移民居住的地方。

  龍陵雖然不大,但抗戰遺跡并不少。龍山路北段,有個抗戰廣場,路邊是當年日軍的一個碉堡,保存很完整。據說是整個滇西最完整的一座日軍碉堡。碉堡所在的地方,以前叫東卡,是龍陵城東門的意思。1944年,當中國遠征軍消滅了駐守龍陵的日軍,曾與并肩戰斗的美軍,在東卡舉行了升旗儀式——青天白日旗與星條旗同時升起。如今,在抗戰廣場還建了個紀念館,里面復制了一個松山日軍堡壘,珍藏著一些當時的武器。

 

抗戰廣場是昔日的東卡,一座日軍碉堡保存完好。

這里還保存著一個石碾子,滇緬公路就是靠它壓路的。

原來擺放在惠通橋的石碑被搬到這里,記載著惠通橋的歷史。

抗戰紀念館里,有個松山日軍工事復制品。

紀念館里還有珍藏著一些武器。

  抗戰廣場往東北方向800多米,是白塔村,路南是個小山,山上有個趙氏宗祠,在日軍占領龍陵期間,這里是日軍的指揮部,中國軍隊攻打龍陵時,56師團長曾在這兒指揮過作戰。這里我來了幾次,都是大門緊閉,不知里面情形如何。由于日軍在滇西陣亡數量較大,戰后,按照他們的習慣,一直希望能在這一帶建立招魂之類的東西,就如同他們在緬甸建了大量招魂塔一樣。當然,這是絕對辦不到的。于是,日本人改變招數,捐款在這里建了一個小學,位于趙氏宗祠的正前方,叫白塔小學。但不知道為什么,這里已經變成工程監理公司了。

城西的白塔村。

這所昔日的白塔小學,現在成了一家公司。

小學后面的趙氏宗祠,是當時的日軍指揮部。

  龍山路中段,有個小巷子叫董家溝,進去幾十米,有個小院,是當年日軍的慰安所?,F在已經變成展覽館了,介紹的很詳細,值得看。順便說一句,龍陵各個抗戰遺跡都不要門票,包括松山,值得點贊。

董家溝的慰安所。

  曾教授是1941年到的龍陵,1年之后,日軍來了。進犯滇西的,是日軍第56師團,這個師團代號龍師團,最終在滇西損失慘重。113聯隊覆沒在松山,148聯隊覆沒在騰沖,也難怪,龍陵,龍的墳墓嘛,龍師團自然會在這兒玩兒完。據說,日軍當年也看出來了,比如,龍陵西郊外,有個寺院叫“伏龍寺”,56師團的人覺得不祥,于是將其改為“云龍寺”。

西郊的云龍寺。

云龍寺下面的抗戰紀念碑。

  龍陵東邊,緊靠著城區有座山,叫老東坡,這里是當年中國軍隊與日軍激戰的地方。攻打龍陵的難度,并不亞于松山。在歷史上稱為三戰龍陵,從1944年6月打到11月,共計5個月,中國軍隊在此傷亡2.9萬人,殲滅日軍1.3萬人。

站在老東坡上看龍陵縣城。

  老東坡的東面,有座更高的山。山上有個寺院叫尖山寺。當時,中國軍隊的指揮部就設在那里。前往尖山寺并不容易,一路上并無這個標識,起初,從公路上往里轉彎時,地圖上說這條路是前往楊梅山的。往里走2公里,有個小路口,指示前面是天乙寺,于是繼續往上走,這段路走的十分辛苦,路很窄,勉強夠一輛車通過,有些地段車輪基本處于崖邊上,隨后的3公里路,一半是泥土路,正值雨季,很滑,一半兒是碎石路,且坡度較陡,需要極為小心地選擇路線,并適當給油。曾有一度,我差點兒放棄。整段路沒有明顯的車轍,看來鮮有汽車到此。就在距離尖山寺還有大約七八百米的時候,路上出現了一個塌方,徹底過不去了。只得停車,徒步繼續往上走。不過,遺憾的是,由于路上耽誤時間太多,等到了尖山寺,天已黑,寺院大門緊閉,不見人影,也沒有燈火,但是,站在寺院門前,正前方就是老東坡,老東坡的下面一片燈火輝煌,那就是龍陵縣城。匆匆看了一下,趕緊往下跑,因為一路上全是茂密的樹林,林間黑的更厲害,最后一段,我是在徹底摸黑的狀態下,試探著往前走,走幾步就按一下汽車的遙控器,終于,前面有個黃燈閃起來,心才算放松。

站在尖山寺看老東坡方向。

  說到這段爛路,值得表揚的,是海馬S7裝備的全景視頻。有好幾個路段,一邊是深坑,一邊是石壁,中間只有很窄的通道,你必須讓車輪正好處于中間位置,往這邊多點兒,就會掉下去,雖然沒多深,但至少也有2米,再想往回拽,難度可就大了;往那邊多點兒,就會與石壁接觸,雖然不至于讓車走不了,但肯定會讓外觀受損。每當遇到這種情況,我就打開全景視頻,車輛姿態與前輪前面的情況,一目了然。這個裝備實在是太實用了。

海馬S7裝備的全景攝像,在復雜路段很有用。

  事實上,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像我這樣,把車開到如此險要的荒郊野外,但日常駕駛中的停車,有了這個裝備,一樣非常有效。有些人始終不會倒車入位,只好車頭朝里停,這樣停車雖然省事,但往外倒車時,容易剮蹭到旁車。此外,出于美觀的考慮,也應該車頭朝外。據說,以前的職業司機們,將車頭朝外,視為開車的基本規矩。海馬S7的全景視頻,能提供一個俯瞰畫面,猶如在車頂上方架設了一臺攝像機,車位與車身盡收眼底,非常直觀,使得倒車變得容易。再加上聲音告知,后視鏡上提供哪個位置有障礙物的顯示,多管齊下,保證了倒車的安全。

即使不是復雜路段,在日常駕駛中倒車入位時,全景攝像也極為實用。

  有的車上裝備著倒車雷達,有的車上裝備著倒車視頻??晌艺J為,聲音與畫面雙具備,才是保證倒車安全最為穩妥的措施。這一點上,海馬做得不錯,安全配置比較高。

倒車雷達與視頻相結合,才是最安全的保證。

« 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
全文瀏覽
本車相關
2022这里只有精品久久,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,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